浪花與海洋:在波蘭語言交流的衝擊
我有個語言交換的波蘭朋友,她陪我練習英文,我教她一些基礎的中文對話。我們一個禮拜見一次面,我要求她每週帶我去認識一間座落在城市巷弄的咖啡店,就算是咖啡不太好喝也沒有關係。每一次她都點卡布奇諾,而且一定要加點一份餅乾。她說她喜歡烘焙,所以她想試試看每間店的甜點。於是我們的第一次對話就從食物開始,也自然而然聊到了美食之島臺灣,還有那段她到臺灣生活的日子。她說她來台灣的時候,剛好碰上地方選舉,她對台灣的選舉文化印象深刻,訝異於台灣人民的激情,卻也對於這樣奔放的選舉風氣感到不解。
因此許多時候我們也談政治。波蘭從共產時期雖然有大規模的政治轉型,但不少共產時期留下的陋習,仍讓年輕人時常感到憤恨不平。「共產體制都能被推翻了,只要我們願意發聲,社會是有可能被改變的。」當語言交換的夥伴娓娓道來她對政治的看法時,我突然覺得和我們這一代台灣青年的思考可以相互呼應。我跟她分享了兩年前參與學運期間的感受,聽完之後,她說她覺得我不是個典型的臺灣人,因為生長在亞洲的臺灣人應該要更體制內,而且更嚴肅一點。
而我最近一直在想自己到底是怎樣的人,想了想現在好像不是那麼重要了。畢竟每個人都有好多好多面向,也不是想要成為怎樣的人就能美夢成真的。又想起前幾天看到的一段話:浪花的下方總是海洋,不管我們喜不喜歡。